2021年9月8日 星期三

2號機 48/30超壓縮盤和 11-36t 大飛輪改裝記錄

2號機搭配了原廠 SRAM Force 22 的系統,前面大盤 50/34,搭配11-32t 飛輪。 

但是弱腳如小弟,在爬山的時候,雖然知道已經換到 34盤/32飛輪 的最小齒比了,但在某些路段,手指還是不自由主的按壓撥桿,看是不是還有一檔沒換到。心裡總是在想,再多一檔有多好。


看了不少爬坡分享,最實際的就是多練一點,練夠了U-bike都能上武嶺,何必在意齒比這種小事。但我就是練不夠啊
 
幾年前開始有超壓縮盤的出現,很貴的那種我就略過了。開始注意到的是 FSA的 46/30,但是整組大盤曲柄和BB都要換掉,覺得 SRAM Force 22 套件不便宜,碳纖維曲柄就這樣換掉了很可惜。而且外掛的轉換BB要換成很薄的規格,耐用性也令人不放心,所以沒下決心改。
 
後來有出 48/32 or 46/30 的替換齒片,但主要是給 Shimano 四爪和舊款的 SRAM 五爪。我用的新款 SRAM Force 不適用,所以就再繼續觀望。
 
直到車友們開始換裝備,全套 Rapha 車衣(據說心靈馬力有提升),新款 TCR紛紛上陣,約騎時感覺追得很辛苦,這時爬坡總感覺少一檔的念頭越來越強。 同時也看到了新款 SRAM 專用的超壓縮盤在販售,於是就決定改了。


一般超壓縮盤的選項是 48/32 or 46/30 大小盤的齒差是16齒,這個盤比較特別的是 48/30 的組合,大小盤的齒差到18齒。這個對變速系統的總齒容會有一些影響,好處是要騎快48齒或爬坡30齒都有顧到。
 
原本爬坡的最輕齒比 34/32 = 1.0625

換了30齒小盤
第二大飛輪 28齒 30/28 = 1.0714 跟原廠的最輕齒比差不多
第一大飛輪 32齒 30/32 = 0.9375 就爬坡多一檔,看是否能呼應我爬坡時的悲願
 
以前第一台平把公路車配 50/39/30 三盤, 後面的飛輪 11-32t,那時30齒的第三盤號稱救命盤,這個齒比在我這次要改的大盤再現了,希望能繼續成為我的救命盤。
 
 
開箱吧! 這個盤拿出來時,手感很輕,看網路解說總重量為 136克, SRAM Red 的 50/34雙盤重量 214克,Force的應該就更重了。所以除了齒比以外,輕量化魔人也可以考慮這個產品。
 
盤上寫了 "山王挑戰者 KOM Challenger",真正的山王騎 U-bike就上武嶺了,有什麼好挑戰的。
我只想回應爬坡時,那個多一檔的吶喊,讓我在山路上可以茍延殘喘撐久一點不要爆掉。

這個盤是用一整塊硬鋁 CNC 加工出來的,大小盤一體成型,沒有 BCD110的鎖孔。其實內盤縮到30齒大小,外徑已經小於110的鎖孔了。


開始拆原車的大盤下來,這個曲柄螺絲鎖得有夠緊,手肘都扭到了還拆不動。上網看一下解說影片確認不是反牙,最後站在板凳上用腳踩扳手,才把螺絲轉鬆。

曲柄大盤拆下來後,把五通培林擦乾淨再上黃油。

原本的大盤組是用三顆星型孔螺絲鎖在曲柄上。我不只是換齒片,是整個大盤組都換下來。

把 48/30 的超壓縮盤裝上,果然是 SRAM 專用,尺寸配得剛剛好。再把固定螺絲鎖上就行了。

這個超壓縮盤保留了SRAM Force原本的碳纖維曲柄和BB,有符合我的期待。

我用的是環抱式前變,往下調整的行程比掛耳式前變要自由很多。再加上大盤從 50齒降到48齒,差距不大,前變大約下移了 4mm左右。
 
小盤從原本的34齒降到30齒,鍊條以齒盤飛輪 小對小 接近平行為基準,裁去一節(就一公一母),原廠配的 PC1170 中空軸心鍊條,用鍊條尺規量測還在正常範圍,就繼續用了。
 
調整好後,變速運作正常還算順暢,聲音比原本吵一點,不知是新齒盤還未磨合還是精度問題, 反正不影響變速就行。小對小時鍊條好像有稍微接觸到大盤上鍊點的pin,有發出一些噪音,不過騎乘時儘量不用小對小這個組合就行了。
 
SRAM Force 的規格 總齒容是 37齒。原本的 50/34 大盤 配 11-32t 飛輪,正好用完 37的齒容. 這個 48/30 超壓縮盤 配 11-32t 飛輪 總齒容達到 39齒,其實稍稍超過規範2齒。
靜態變速時,小對小 和 大對大 的組合都能變速,不過實際騎乘我不會用到大對大,所以齒容超過一點應該影響不大。




====== 改大飛輪  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 
換上超壓縮盤後,騎了一陣子,感覺爬坡有輕鬆一點,但在某些陡坡路段,踩踏還是挺累的。於是心中小惡魔又引誘我繼續沉淪下去 .....................  
前48/30齒盤已經改了,就研究後飛輪能不能加大。我看網路別人改裝的分享是,SRAM Force 的後變可以支持到 36t 的飛輪,但 SRAM Rival 不行。
 
Shimano 原廠 R7000系列 有 11-34t 飛輪,價錢也可接受。可是我現有的已經是 11-32t 飛輪了,感覺差2齒沒差很多,SRAM 原廠有 11-36t 飛輪,但是價格蠻貴的。後來無意中看到網拍有副廠的 11-36t 飛輪(這裡說的都是11速的)在賣。有便宜的也有輕量化很貴的,就先買個便宜的來試試看。
 
到貨後比較看看。 左邊的是Shimano R5800 11-32t ,右邊是 副廠的 11-36t 飛輪,單是視覺上就真的大了一號。而且重量多了不少。

大飛輪裝上後開始調教變速系統,後變 B張力螺絲往內鎖,拉開變速導輪與36t飛輪的間距,SRAM Force 果然可以吃進 36t 的飛輪。而且是直上,不需加裝後變延伸勾爪。


但是出了其它的問題,B張力螺絲還沒鎖到底,導輪臂就會碰到後輪的幅條鋼絲了。這個應該是輪組搭配性的問題,其它編法不同的輪組,花鼓耳的位置或用扁一點的鋼絲,干涉狀況可能就不一樣了。改得太過緊繃是我的問題,這個已經是超過原廠規範的改法,所以不能抱怨原廠的設計。
 
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在調教上,最後有找到一個極限點,正好可以讓鏈條順利變上最大飛輪(導輪和飛輪間距大約 3~4mm, 理想是 5mm,間距太大也不行)。而導輪臂正好沒碰到幅條鋼絲,間距剩不到1mm真的是改到緊繃(人騎在車上時,後輪有負載,鋼絲和導輪臂就有稍稍擦到的聲音)。不過這是變速在 36t飛輪時的狀況,其它位置沒這個問題。
 
SRAM Force 22原廠齒容為 37齒,我換上48/30超壓縮盤 齒容已經超過到 39齒,就大對大不要用到(習慣好的本來也不應該用)。
 
現在這個 11-36t 大飛輪再加上去後,齒容已經到 43齒,我調整以小對小時,鏈條上下平行為基準,所以大對大及次大,鏈條會不夠長,就掛48t大盤時,不要用到最後兩片大飛輪36t&32t(習慣好的本來也不應該用,要記得 SRAM 是很龜毛的)
 
搞了半天,騎起來倒底有沒有差別?
其實爬坡說實在沒比較快(我功率輸出就這麼多),但是在幾個超陡坡的路段,換上 前30對後36 的齒比(0.83),讓我比較不會爆掉,可以茍延殘喘慢慢龜過這個超陡坡,熬過這個陡坡後,再換到一般的齒比。
 
以前齒比不夠低時也能騎啦,要嘛重踩然後爆心跳,不然就是踩不動下來牽車,說是對山神的尊敬。

 

 

=====  11-36t  一般型與輕量化飛輪的比較 ============

一般型的飛輪確定能用後,又去買了一個貴鬆鬆的輕量化飛輪,把這兩個飛輪做個比較。



 
 
 
 


====== 最終完成形態 =================

SRAM 原廠的鏈條用了幾年,用尺規量測後,到建議更換的範圍。這次在換新鏈條時,一併把 加大偏心導輪 也換上(裝這個大導輪,鏈條會比原本的設定多幾節,所以換新鏈條時一起弄)。之前買了 CNC 加工的 11-36t 輕量化飛輪,搭配輕量化爬坡輪組一起裝上.


 
 
我用了 3個 Gearoop 出品的改裝零件 來改 SRAM Force 22 變速系統

1. 48/30 超壓縮一體式大盤 (號稱鏈線維持原廠設定, 同時整組大盤比原廠的輕很多)
 

改大飛輪時,搭配上下偏心導輪,來增加有效齒容的上限

2. 10t 上偏心導輪 (後變吃比較大的飛輪不用延長座, 變到小飛輪時準確度仍可維持)
3. 16t 下偏心導輪 (鏈條可以長1~2節, 可變到大對大, 但是這個位置不用,對變速器比較好)
 


這種改法, 原廠的 碳纖維曲柄 和 後變搖臂 都可保留沿用 (可以省很多錢)

飛輪和輪組花鼓都是 CNC 切削的輕量化產品.

裝好調校後,去爬山試騎,低齒比加輕量化輪組,爬坡有再輕腳一點。這車改到這樣,有達到我想要的樣子,變速系統的buffer 也用到極限了。以後應該就是保持這樣,陪我一起騎到老了。 😆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